"
这个问题,说实话,问的人真的不少。很多时候,大家买房,尤其是二手房,总担心房子背后会不会“藏着”什么债,比如银行的抵押贷款。万一查不出来,后面麻烦就大了。所以,“如何查房子有没有抵押”,这绝对是到手了金钥匙。
很多人一上来就想到去银行问,或者找中介,觉得他们最清楚。其实,这思路有点偏。银行当然知道自己有没有放贷,但别人家的贷,它管不着。中介呢,他们有的是信息渠道,但也不是万能的,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意要考虑。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有个同事,就仗着自己认识几个银行的朋友,以为凭着人情就能问出个所以然。结果呢?人家最多告诉你“我们这里有没有”。但房子要是抵押给其他银行,或者更复杂的,比如民间借贷,那银行里的朋友也帮不上忙。
所以,最开始的尝试,往往会发现,单独依赖一个信息源,很容易走弯路。就好像大海捞针,得知道往哪个方向找。我当时就摸索出一个道理:得去信息最集中的地方,也就是房产登记那里。这就像查一个人的户口,你得去户籍部门,而不是问他邻居。
更何况,房子的抵押情况,说白了,就是对这房子的一种“权益限制”。而这种限制,在中国,最权威的记录,就是不动产登记部门。
现在,全国都普遍推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了,也就是过去说的房管局和土地局合并了。不管房子是抵押给银行,还是小额贷款公司,只要是合法合规的抵押,都会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留有记录。这就像一个房子的“身份证”,上面会详细记载房子的基本信息,还有它有没有被设定抵押、质押、查封等等。
要去查,一般需要携带一些基本材料。如果产权人自己去,那比较简单,带上身份证和房产证(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电子化,不需要纸质房产证了,但有个以防万一)。如果是其他人要去查,那就比较麻烦一点,需要房产证原件,以及产权人的书面委托书,当然,查的人自己的身份证明也是必须的。而且,有的地方还会要求提供委托公证。
我遇到过一个客户,他想买的房子,卖家非说没抵押。结果他自己去不动产登记中心一查,好家伙,银行的抵押记录清清楚楚。后来一问,原来卖家是怕被查出来,影响他卖房,才撒谎的。幸亏我们早查了,不然一旦交易完成,房子在银行那里还是有抵押的,将来过户都会有问题。
在不动产登记中心,你可以申请查询房屋的“不动产登记信息”。这个查询一般会有一个专门的窗口,或者是一个服务大厅。你把情况说清楚,工作人员会引导你填写查询申请表。表上会让你写清楚房子的地址,产权人的姓名,以及你想要查询的信息内容。
查询的方式,现在很多城市也支持线上查询了,这倒是方便了不少。比如,通过当地的政务服务APP或者不动产登记的guanfangwebsite,输入房产证号或者身份证号,就可以进行查询。不过,线上查询的范围和详细程度,有时候会比现场查询稍微有限一点,所以,如果情况复杂,或者你对信息准确性要求特别高,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去现场,或者在现场查询的基础上,再进行多方验证。
说实话,即使是不动产登记信息,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所有潜在风险。特别是那些非法的、非公开的民间借贷,万一对方没有去办理抵押登记,那么即使不动产登记信息上显示“无抵押”,也可能存在风险。但这种概率相对小一些,毕竟现在法律对抵押登记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了。
对于二手房买家来说,查询房屋的抵押情况,是交易过程中的“必修课”,绝对不能省略。我经常跟一些买家强调,看房的时候,除了关注房子的居住情况、周边环境,更要花心思去了解它的“财务状况”。
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前,一定要把这个环节做好。通常,我们会要求卖家提供房屋的《不动产权证书》原件,然后我们带着这个证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。如果产权人是夫妻共同持有,那么两人都要到场或者提供授权。有时候,一个房子可能存在多个抵押,比如先抵押给银行,后来又因为其他原因被抵押给其他人,这些都得一笔一笔查清楚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房子还在按揭还款期间。这种情况下,房子肯定是被抵押给银行的。在二手房交易中,处理这种情况比较常见,一般是买家方的首付款一部分用来提前还清卖家的贷款,然后银行解除抵押,再办理过户。但这个过程需要严谨操作,涉及到银行、买卖双方的配合。
除了不动产登记中心,我个人还会建议大家,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适当参考其他信息。比如说,如果房子是卖家抵押给银行的,那么在办理赎楼(解除抵押)的时候,与银行沟通一下,确认一下贷款是否已经结清,或者解押手续是否在进行中。这虽然不是最直接的查证方式,但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判断。
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,房子在不动产登记中心查出来是“无抵押”状态,但买家那边有点不放心,又找了相熟的信贷公司去查了一下,结果发现卖家曾经把房子的“预抵押权”(一种比较少见但存在的抵押形式,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经过登记)给了一家小公司。虽然最终解决了,但差点因为这个差点耽误了事。所以,有时候多问一句,多查一个渠道,多一份安心。
总而言之,如何查房子有没有抵押,不动产登记中心是核心,但也不能完全依赖。关键在于细致,多方验证,确保万无一失。毕竟,房子是大事,里面涉及的钱也不是小数目,谨慎总归是没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