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什么是回撤:不止是账面亏损,更是你心态的试金石

恒生指数直播平台 (1) 2025-07-26 17:25:06

什么是回撤:不止是账面亏损,更是你心态的试金石_https://m.yjjixie.cn_恒生指数直播平台_第1张

聊起什么是回撤,很多刚入行或是对投资了解不深的朋友,脑子里可能就一个概念:钱少了。但实际上,这远远不止是账面数字的简单下降。在我看来,回撤是衡量一个投资策略或者产品生命力,以及投资者自身承受能力的关键指标,有时候,它比你看到的净值曲线更‘真实’。

回撤的本质:从峰值到谷底的旅程

简单来说,什么是回撤,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内,你的投资组合从其最近的最高点(峰值)下跌到最低点(谷底)的幅度。这个峰值不是指你最初投入资金的那一刻,而是指在你当前观察的时间段内,你的投资组合曾经达到的最高净值。

拿个比方,你买了一只基金,开始净值是1元。涨到1.2元,这是你的一个峰值。然后它跌到1.1元,这时候的回撤就是(1.2-1.1)/1.2,大概是8.3%。如果接着又跌到1元,那回撤就是(1.2-1.0)/1.2,将近16.7%。这个过程,不管你有没有卖出,只要数字是往下的,就是一个回撤的发生。

关键在于,我们关注的不是绝对的亏损,而是相对于‘近期最高点’的百分比损失。这能更直观地反映策略或产品在不利市场环境下的表现。比如,你投了10万,涨到了12万,但后来跌到了10万,这个回撤是2万,占你峰值12万的16.7%。如果另一笔投资从10万跌到8万,但它从未涨过,那它的回撤也是2万,占峰值10万的20%。你会发现,虽然亏损金额一样,但第一个投资的回撤百分比反而小一些,这其中的原因,后面我们会聊到。

zuida回撤:恐惧与贪婪的终极考验

在众多衡量回撤的指标里,‘zuida回撤’(Maximum Drawdown,简称MDD)是最常被提及,也最能让人心惊肉跳的一个。它指的是在你投资的整个周期内,从任何一个历史最高点到之后最低点的zuida跌幅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,你的投资经历过的‘最惨痛的一次’。

举个例子,一只基金在过去五年里,净值曾经从1元涨到1.8元,这是它的一个历史峰值。然后它开始下跌,经历了数次波动,最终跌到了1.2元,这是在这个周期内的最低点。那么,从1.8元跌到1.2元,这就是一次回撤。如果在这个五年周期里,再也没有出现比这个跌幅更大的情况,那(1.8-1.2)/1.8,大约33.3%,就是这只基金的zuida回撤。

为什么zuida回撤这么重要?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在市场极端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。一个zuida回撤很小的产品,可能意味着它在下跌时比较抗跌,或者它的上涨过程比较平稳。反之,一个zuida回撤很高的产品,就算它整体涨幅很大,但在某个时期也可能让你损失惨重,甚至经历‘生死时速’。

为什么理解回撤至关重要?

我见过太多客户,只盯着产品的年化收益率,对回撤这项指标‘不屑一顾’。他们总觉得‘反正最后能赚回来就行’。这种想法,在我看来,是相当危险的。因为什么是回撤,它直接暴露了产品在不利情况下的‘底线’。

想象一下,你有一笔钱,本来打算用在孩子教育上,结果市场突然出现一个30%的zuida回撤。如果你的本金是100万,那你就可能瞬间‘蒸发’30万。这时候,‘最后能不能赚回来’已经不是你考虑的主要问题了,你可能要面对的是‘我还有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学费’。

再者,回撤的大小,也直接影响着你‘回本’的速度。假设你有100元,下跌了50%,现在只剩50元。要想回到100元,你需要涨100%,也就是翻倍。但如果你的亏损是20%,剩下80元,你只需要盈利25%就能回到100元。可见,回撤越小,你重新达到初始投资成本的难度也就越低。

实践中的困惑与应对

在实际操作中,关于什么是回撤,我经常会遇到客户的几个困惑。第一个是‘回撤是从我买入那天算起吗?’。前面也说了,不是,是算从最近的那个最高点。第二个是‘我买入后一直在跌,这算回撤吗?’。严格意义上不算,因为还没形成‘峰值’。但对于你自己来说,看着账户里一路向下,心理上的煎熬是一样的,所以很多人也会把这种‘未形成峰值的持续下跌’看作是一种‘心理上的回撤’。

处理回撤,我认为核心在于‘认知’和‘工具’。认知上,要接受市场波动是常态,回撤是无法避免的一部分。别指望找到一个‘永远不跌’的产品,那是不现实的。工具上,我们会关注产品的历史zuida回撤,并且尝试理解导致这些回撤的市场原因。是系统性风险?还是特定行业、个股的问题?

我有时会建议客户,在选择产品时,除了看收益,一定要花时间去看看它的回撤曲线。比如,有些长期债券基金,年化收益可能不高,但它的回撤非常小,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。而一些股票型基金,虽然潜在收益高,但如果它的zuida回撤过大,比如超过50%,那对我来说,就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,除非它对应的策略有极其充分的理由去承受这样的风险。

总结:不止是数字,更是策略的“内功”

所以,当我们讨论什么是回撤时,我们谈论的远不止是账面亏损那么简单。它反映了策略的稳健性,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,以及它在市场波动中的‘抗压性’。一个优秀的投资策略,或者一个可靠的投资产品,不仅要有漂亮的上涨,更重要的是,它能在市场下跌时,把‘伤’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。

对于投资者而言,理解回撤,也是理解自身风险偏好的一个过程。你是否能承受20%的回撤?还是30%?甚至50%?这个问题,可能比‘我能赚多少’更重要,因为只有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,你才有可能坚持到市场复苏的那一天。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