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印度莫迪改革: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实践观察

恒指期货直播间喊单 (1) 2025-07-26 19:01:06

印度莫迪改革: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实践观察_https://m.yjjixie.cn_恒指期货直播间喊单_第1张

聊起印度莫迪改革怎么样,这事儿可复杂了,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。外头总有人觉得莫迪上来就大刀阔斧,好像什么都能改好,但实际在印度做生意、跑项目,感受会更立体,有好有坏,有惊喜也有不少头疼的地方。

数字经济的加速与基础设施的瓶颈

莫迪政府上台后,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方面,动作是真不小。大家伙都知道印度有多少人没用过银行卡,但手机支付、线上服务渗透率却能在短时间内飙升,这背后就是政府推动的“数字印度”计划。我见过不少小店,以前只能收现金,现在二维码一贴,生意也能做线上。从技术推广和用户习惯培养的角度看,这绝对是个进步。

“统一支付接口”(UPI)这套系统,大家可能在新闻里听过,但实际用起来,它真的改变了很多人的交易方式。以前转个账,手续费不说,还得看银行工作时间。现在呢,随时随地,秒到账,而且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这对于初创企业,尤其是做小额支付、on-line零售的,简直是福音。想想看,数亿人口突然能便捷地进行数字交易,这背后的商业机会有多大?

但是,数字经济的繁荣,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的支持。虽然政府也在大力投资,比如宽带网络、电力供应,但印度地域广阔,发展很不均衡。我曾在北方一个邦,想在一个偏远地区推广一个线上服务,结果网络信号不稳定,时断时续,用户体验差得很。这种“数字鸿沟”的存在,让改革的普惠性打了折扣,也让一些先进的数字模式在落地时遇到阻碍。

营商环境的改善:理论与实践的温差

“易于营商”排名这些年一直在爬升,这背后是莫迪政府简化流程、减少许可的一系列努力。比如,“一站式服务”的说法听着就很美好,理论上,外国投资者进来,不用跑东跑西,一套手续就能办完。确实,相比过去,注册公司、申请执照这些环节要快一些。

我记得几年前,有个朋友想在印度设厂,光是各种审批文件,垒起来就有一米高,跑断腿不说,还得应付各种“潜规则”。现在情况好多了,至少明面上,流程清晰了,效率也提上去了。政府推行的“国家单一窗口”系统,就是想把各种审批集中起来。这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。

然而,实际操作中,还有不少“老大难”问题。很多时候,改革的指令到了地方,执行起来就走了样。层层审批的链条虽然变短了,但其中的“灰色地带”并没有完全消失。我亲眼见过,一些看似已经简化过的流程,在具体办事人员那里,还是会变着法儿地提出各种额外的要求。这种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的情况,是印度营商环境改善过程中,依然存在的挑战。

制造业复兴的挑战与“印度制造”的现实

“印度制造”(Make in India)是莫迪政府的另一大招牌。目标很明确,就是希望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,减少对进口的依赖,创造更多就业。为了吸引外资,确实推出了一些激励政策,比如生产关联激励(PLI)计划,针对性地扶持电子、医药、汽车等重点产业。

在一些领域,比如汽车零部件、制药,印度已经有不错的产业基础,并且也在吸引一些国际大厂来设厂。我接触过一些做精密加工的朋友,他们反馈说,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,印度作为替代选项的吸引力确实在增加。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,看中的就是那里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巨大的国内市场。

但要真做到“制造强国”,路还很长。劳动力素质、技能培训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,都是制约因素。我见过一些印度本地的工厂,管理水平、质量控制方面,离国际标准还有差距。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,比如航空航天、精密仪器,对技术、人才的要求非常高,不是简单地招几万人就能解决的。而且,印度的物流体系,虽然也在改进,但整体效率不高,也增加了生产和运输成本。

减税与财政改革的深远影响

商品和服务税(GST)的推行,可以说是莫迪政府最具有颠覆性的改革之一。它试图将印度复杂、多层次的间接税体系整合为全国统一的税制。这背后逻辑是,消除各邦之间的税收壁垒,让商品和服务在国内自由流通,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和效率。

从理论上讲,GST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:减少了税负的重复计算,降低了交易成本,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。确实,对于很多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说,GST的实施意味着更简单的税务合规,以及更流畅的供应链管理。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企业,因为GST退税机制的完善,成本竞争力也得到提升。

但就像所有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一样,GST在推行过程中也伴随着阵痛。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,适应新的税务系统,学习申报流程,都需要时间和成本。而且,最初在税率划分、申报频率等方面,确实出现过一些混乱和争议。我认识一些做零售的朋友,为了满足GST的申报要求,不得不增加专门的会计人员,增加了运营成本。这种“改革的初期成本”,是评估一项改革是否成功的,不能忽略的维度。

社会凝聚力与改革的政治张力

莫迪政府的改革,很多时候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,并且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。比如,废钞令(Demonetisation),虽然是为了打击黑钱和伪造货币,但对民众生活,尤其是低收入群体,造成了短暂的巨大冲击。我当时在印度,亲眼看到人们排长队换钱,有些小企业因为现金流中断而陷入困境。

另一项改革,比如对一些宗教少数群体的政策调整,虽然在莫迪支持者看来是“拨乱反正”,但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分歧。改革往往需要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和理解,但如果改革方案触及了敏感的社会议题,就很容易引发对立,削弱改革的整体推动力。

所以,当谈论印度莫迪改革怎么样时,我们不能只看经济数据,还得关注它对社会结构、民众心态的影响。成功的改革,应该是能够获得更广泛社会共识的,而不是加剧社会分裂的。印度的改革,正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,进步与阻力并存的复杂环境中,不断推进和演变的。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