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很多人一提到贷款,就觉得银行门槛高,流程复杂,批不下来。确实,银行贷款不像小贷公司那么随意,但“难”字背后,其实是银行的审慎,也是我们做业务这些年,摸索出来的门道。
这话说起来有点刺耳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,它要的是“确定性”和“稳健性”,而不是“紧急性”和“侥幸性”。一个企业,如果它经营状况本身就不太好,现金流紧张,利润微薄,甚至还在亏损边缘徘徊,那么即使它现在急需一笔钱周转,银行也会非常慎重。因为对于银行来说,这笔钱放出去,收回来的风险就很高。我们见过太多这种情况,企业主急得团团转,但银行一看财务报表,再看看经营数据,评估下来风险太大,只能抱歉。这跟是不是“好人”、“有没有关系”关系不大,主要是看“能不能还”。
有时候,即使企业看起来还不错,但如果它的贷款用途不明确,或者说,这个用途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银行也会打退堂鼓。比如,企业想用贷款去炒股、投资高风险项目,或者说,这笔钱只是为了弥补一个填不满的窟窿,那银行凭什么给你这笔钱?银行贷款的初衷,更多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常经营和发展,而不是让你去db。
当然,反过来想,如果一个企业经营稳定,有持续的盈利能力,有清晰的贷款用途(比如扩大生产、buy设备、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),并且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担保,那么银行贷款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。所以,“为什么银行贷款难”,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情况。
银行内部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,这套体系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。里面涉及到财务指标分析、经营状况评估、行业前景判断、法人代表的品行等等,方方面面都要看。别以为提交个申请,银行就能立刻批下来,中间要经过信贷员的初步审查,风险部门的评估,审批委员会的讨论,最后才能落槌。这个过程就像医生看病,要层层把关。
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贷款难,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摸清银行的“脾气”。每个银行的风险偏好、侧重点都不太一样。有些银行偏爱制造业,有些喜欢科技创新企业,有些则更看重小微企业。作为客户,你需要了解不同银行的业务方向和侧重点,然后选择最匹配你的企业特点的银行。光知道自己“缺钱”,不知道往哪儿申请,那确实是寸步难行。
我们做信贷业务的,有一部分工作就是“对接”和“解读”。客户给我们的资料,我们要判断哪些能打动银行,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。银行问的问题,我们要帮助客户去理解,去解答。有时候,客户提供的材料,只是一个“事实”,但银行需要的是一个“故事”,一个能够支撑其还款能力的故事。比如,客户的应收账款很多,但如果能提供这些应收账款的结算周期、对应的客户质量等信息,银行就会觉得更安心。
谈到银行贷款,抵押物和担保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。房产、机器设备、存货,甚至是应收账款,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作为抵押物。但是,抵押物的价值评估、权属清晰程度,以及银行对抵押率的控制,都是有讲究的。你可能觉得一套房值几百万,但银行按市场价值打个折扣,再加上抵押率的限制,最后能批的额度可能跟你想象的差很多。
担保也是同样。找谁来担保?担保人的资质如何?这些都是银行要重点考察的。有些企业主喜欢找亲戚朋友来做担保,觉得是“自己人”,但银行看的是“资质”和“实力”,而不是“亲情”。一个有稳定收入、良好征信的担保人,远比一个看起来“有钱”但却没有固定流水的人更有价值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客户有批很好的机器设备,但因为权属不清,或者说,设备还在租赁合同期内,银行在抵押方面就碰了钉子。后来折腾了好久,才把相关手续补齐。所以,不要低估了抵押物和担保在银行贷款难这个问题中的作用,它们既是银行信心的重要来源,也是我们能否拿到贷款的关键“敲门砖”。
有时候,贷款难也不完全是企业自身的问题,整个行业或者宏观经济不好,也会让银行收紧银根。比如,某个行业本身就处于下行周期,产能过剩,利润微薄,那么即使是这个行业里经营得相对较好的企业,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也会更加谨慎。因为一旦行业整体崩塌,这些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。
还有,国家政策导向也会影响银行的信贷策略。比如,近年来,国家一直在强调支持小微企业、支持科技创新、支持绿色发展。在这种情况下,那些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,更容易获得银行的支持。而一些属于“两高一剩”(高污染、高耗能、产能过剩)行业的企业,即使经营得不错,也可能面临贷款难的问题。
所以,了解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,对于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。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,也关系到其能否顺利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。
很多时候,贷款被拒,并非因为企业“不行”,而是因为一些细节上的疏忽。比如,财务报表不够规范,或者说,数据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。银行信贷员仔细看,就能发现问题,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产生怀疑。
还有,贷款申请书写得过于随意,或者说,对贷款用途的描述不够具体、不够有说服力。就像我们写一份工作报告,如果写得条理清晰、重点突出,阅览者自然容易接受;反之,如果杂乱无章,就算内容再好,也很难让人产生好感。
有时候,客户在与银行沟通的过程中,态度不够积极,或者说,对于银行提出的合理要求,反应比较迟钝,这些都会给银行留下不好的印象。银行也不是铁石心肠,但它们需要感受到客户的诚意和配合度。
我们常说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在银行贷款这件事上,这句话一点不假。花时间把申请材料准备充分,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好,会大大提高贷款成功的几率。这就像去见客户,你穿得西装革履,谈吐得体,和穿得邋里邋遢,说话含糊不清,给人的感觉能一样吗?